針對美方日前提出的台美芯片產能“五五分”構想,台灣行政機構副負責人鄭麗君明確否認並拋出“台灣模式”。不過,島內輿論普遍對此表示迷惑和擔憂。民眾黨指出,民進黨當局一味用一些抽象哲學性的語言,講一些連科技業企業家都聽不懂的空話,只能顯示其“空心”。有學者指出,“台灣模式”不能淪為空洞的政治話術,否則結果可能是台灣被掏空。

(香港新聞網製圖)

由鄭麗君率領的談判團隊,結束與美方進行的第五輪實體磋商返抵台灣。鄭麗君稱“台灣從未承諾,也不會同意”台美芯片製造“五五分”構想,並宣稱,在“根留台灣、布局全球”前提下,當局將提出不同於歐盟、日本和韓國的“台灣模式”,以四大面向推動在美打造產業聚落,包括讓企業自主決定投資方向、建立金融擔保機制等,藉這樣的合作框架避免產業被掏空,爭取雙贏局面。

不過,“台灣模式”這一“新鮮”概念讓島內輿論普遍感到迷惑和擔憂。

民眾黨主席黃國昌今日(3日)表示,鄭麗君所說的已經超越他可以理解的範圍,要把台灣的半導體園區輸出到美國,但美國有自己的企業文化、有自己的預作模式,“把台灣模式輸出,到底在講什麼東西?”

黃國昌說,美國要的很清楚,就是要台灣半導體產業、半導體技術,而守住台灣高科技產業的命脈和根本,是台當局責無旁貸的責任。一味用一些抽象哲學性的語言,講一些連科技業企業家都聽不懂的空話,只是顯示出民進黨當局的“空心”。

“‘台灣模式’包裝的是什麼?”民眾黨“立委”張啓楷今日在“立法院”質詢時質疑該說法等同於對美要擴大投資。

張啓楷表示,很多專家學者都質疑,全世界投資金額都出現了,但台灣到現在都沒有,“台灣模式”的提出是否在欺騙台灣民眾?是不願意講還是沒有精算?跟美國談的時候,送的數字是多少?

張啓楷直言,台當局不要只有嘴上說“我不討論也不答應”,最後還是把台積電甚至整個半導體產業鏈搬過去,全程“一直在黑箱,什麼也不要讓民眾知道”。

台行政機構負責人卓榮泰宣稱,對於投資跟採購,目前有提出一些想法,但是還沒有達到最後承諾的這個階段,且投資的部分是廠商去投資,當局沒有立場說要廠商投多少。台經濟部門負責人龔明鑫亦“粉飾太平”,聲稱對外擴大投資是立足台灣、投資全球,產業沒有外移,而是力量的延伸。

台灣旅美教授翁履中在臉書發文分析,“台灣模式”強調以合作取代分割,但“在美國打造台灣園區”絕不能停留在口號,而必須是長期且務實的整體戰略。因為一旦落地,輸出的將不只是台積電,而是整個半導體產業鏈。短期內或能換來關稅減免等,但若缺乏制度設計與配套,長期結果可能是人才留美、利潤留美、技術外散,台灣自身反而被掏空。

他提出台灣必須認真面對兩大問題,第一,赴美投資如何讓台灣也能獲利?認為當局應爭取具體條件;第二,台當局是否做好了完整的後勤準備?質疑當全球多間科技企業在特朗普壓力下赴美,台灣進入美國市場後,失去本土完整產業鏈的優勢、直接面對國際大廠競爭,是否有足夠的資金、人才、技術與政策配套,來承擔這場硬仗?

“唯有讓‘台灣模式’成為真正可落地的戰略資產,而不是空洞的政治話術,才能在合作與掏空之間,爭取到真正的生存空間。”翁履中警示道。

台當局的“台灣模式”方案亦在網絡引起廣泛討論。在相關消息下方的評論區,有網友揶揄,“搞一些新創名稱對台灣有幫助嗎?”直指民進黨當局不過是換了一種好聽的“話術”,所謂“在美打造產業聚落”,恐怕實際是台灣“半導體整個供應鏈都要去美國形成聚落”。

網友評論

“就是整個端走的概念吧!”不少網友認為,“台灣模式,(民進黨)又在用話術轉移焦點,整個科技產業鏈都被端走吧?”

還有網友猜測,台當局恐怕已經跟美國談判好了、給對方送上了“大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