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6日)是中秋節,很多家族都會聚首一堂晚餐,在香港電燈公司135年的歷史中,有不少夫妻檔、兄弟姊妹檔,當中包括在公司「開枝散葉」的家族——服務歷程橫跨超過半世紀的莊氏一家。他們三代人整個家族共有6人在港燈服務,祖父莊明權和孫兒莊柏義是電力工師;最為巧合的是祖父的徒弟,後來成為孫兒的頂頭上司。趁中秋佳節,這三位港燈人講述他們「燈火相傳」的故事。

 祖父莊明權於1953年加入港燈成為電力工程師,負責輸配電系統維修;他的長子莊禮讓於1982年加入港燈,任職出納財務行政等崗位;孫兒莊柏義於2014年加入港燈,與爺爺一樣是電力工程師,負責輸配電工作。而柏義的叔父也是在港燈做到退休,加上柏義的叔母、胞弟也曾在港燈工作,整個家族共有6人在港燈服務。

2.jpg

 莊禮讓1982年加入港燈任職出納財務行政等崗位。

 莊禮讓說:「爸爸當年在北角電廠(現城市花園)返工,我們在附近的炮台山宿舍(現富澤花園)長大,爸爸有時會帶我和弟弟入電廠,我對這裏機器都充滿好奇,見到父親在指導一班叔叔工作,覺得佢好『威水』;住在宿舍時,每次大廈『跳電制』,爸爸和一班叔叔都會第一時間拿着電筒衝出去,10幾分鐘便令全幢大廈重現光明,當時覺得爸爸『好穩陣』;港燈有很多員工家屬的活動、聚餐、晚會、親子派對、興趣班等等,爸爸都會帶我們一家去,就在這種氛圍下,便對港燈產生了歸屬感。」

 中五畢業時莊禮讓沒有考慮其他工作,順理成章地由爸爸推薦到收納部,一邊工作,一邊在夜校進修,希望轉到工程部,子承父業。莊禮讓說:「收納部的同事都很好,上司直頭當我係仔一樣咁好,一年加兩次人工,當時一個工廠工人月入約900元,三年過後,我已經有1千多元,所以不想轉部門重頭來過。」

 直至莊柏義出生,爺爺便悉心栽培,系統性教他數理知識,莊柏義特別喜歡數理科,後考入理大電機工程系,畢業後順理成章投考電力工程師崗位。

3.jpg

 孫兒莊柏義2014年加入港燈,與爺爺一樣是電力工程師,負責輸配電工作。他手持的英文筆記便是「阿爺秘笈」。

 港燈輸配電科總經理的葉崇泰表示,當年大學畢業後,便入港燈做助理工程師,跟過莊爺,雖然莊爺只有大專程度,但技術水平非常高,在前線工作方面傳授了很多知識。

 葉崇泰得悉莊柏義是莊爺的孫兒,但強調「我們取錄他是基於他的能力,其次是做輸配電維修,是辛苦的戶外工作,不是很多大學生願意長做,他三代人都是港燈人的背景,令我們覺得他會長做;我自己的子女無做這一行,見到莊爺三代人可以『燈火相傳』,我們管理層都好感動!」

4.jpg

 港燈輸配電科總經理葉崇泰表示,當年大學畢業後,便入港燈做助理工程師,跟過莊爺。

 莊爺獲悉孫兒成功入職非常高興,把多年來自己的工作手記傳授給孫兒,內容涉及港燈配電裝置操作、維修技巧和工作心得等。莊爺於2018仙遊,這份「阿爺秘笈」對莊柏義是最寶貴的傳家之寶。

 已經入職11年莊柏義已升為工程師,考取到所有電力相關專業資格,但「阿爺秘笈」依然受用。莊柏義說:「時代會變,設備會更新,但安全與專業永遠不會過時,秘笈提醒我『安全是工程師最重要的承諾』,作為工程師,要帶領同事安全地開工、安全地收工。安全不是一紙簽名,也不只是流程上的核對,而是每一個細節的落實。從風險評估、現場管理到即時應變,每一個決定都關乎生命。這份責任,是我每天工作的出發點,也是我對團隊、對家人、對自己最堅定承諾。」

5.jpg

 港燈給予莊明權和莊禮讓的長期服務金牌。

 隨着科技進步,莊柏義最近與IT部門同事編寫並客製化一套全新的電子輸入表格系統,令工程師在工地完成保養工程後,可即時透過平板電腦輸入相關資料,並由高級工程師透過系統進行審批。這項創新不僅大幅提升了處理效率,更重要的是,得以即時整合與分析,有助於更全面掌握高壓設備的運作狀況。

 莊柏義說:「親身參與編碼及設計,根據實際工地操作流程進行調整,確保系統真正貼合前線需要。除了技術上的突破,更讓自己深刻體會到,當工程師主動參與系統設計,科技就不只是工具,而是提升安全與效率的好拍檔。」

 莊禮讓表示,我們潮洲人很傳統,爸爸雖然走了,但規定整個家族必須每周聚餐一次,否則「這頭家便會散」,今個中秋節會回媽媽在西環的住所吃晚飯,也會叫上以前宿舍的鄰居,家族聚餐的話題通常涉及港燈工作時的點滴回憶,他形容在這個象徵團圓的節日裡,港燈這家百年老店連繫着延續燈火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