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主席的改選反映了台灣現階段的民意變化,鄭麗文的鮮明政治立場為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帶來一定的機遇,但是依然要防範“台獨”勢力的反撲和挑釁。

一、鄭麗文的當選反映了台灣民意的某些變化

2025年10月18日國民黨舉行了黨主席的改選,選舉結果,鄭麗文以6萬5122票、50.15%的得票率當選黨主席,其他候選人票數為郝龍斌4萬6551票,羅智強1萬3504票,張亞中2486票,卓伯源1944票,蔡志弘260票。無論是從島內“大罷免”的結果,還是從國民黨主席改選的結果來看,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台灣的民意。

第一是台灣民眾希望和平而不希望戰爭。俄烏戰爭、以哈衝突都以血淋淋的事實教育了台灣民眾,戰爭之下,台灣只會成為犧牲品。

第二是多數台灣民眾唾棄了民進黨當局的“台獨”路線,“反共抗中牌”已經開始失靈。即使趙少康在黨主席改選過程中試圖也打“反共抗中牌”,已經得不到多數國民黨支持者的認同。

第三,黨主席候選人都突破了民進黨設下的禁忌,敢於公開支持“九二共識”,敢於公開承認“我是中國人”,敢於向民進黨當局設立的政治禁忌挑戰了。

第四,多數台灣民眾反對民進黨當局一邊倒地“倚美反中”的做法。美國在阿富汗戰場、在烏克蘭戰場的表現,特朗普對台灣的態度,已經讓許多台灣民眾意識到美國并不可靠,“疑美”的心態在台灣社會蔓延。

二、鄭麗文的當選為兩岸的政黨交流、民間交流帶來了機會

鄭麗文可以說是第二個洪秀柱,她的政治立場鮮明,而且不怕被“抹紅”,表示要訪問中國大陸。她的口才更好,思維更加清晰,形象也更加亮麗。從鄭麗文任命的兩波人事來看,連繫人馬,馬系人馬的色彩濃厚,幾位副主席人選政治立場也是比較鮮明的,副主席季麟連上將,堅持“一中”,反對“台獨”立場堅定;副主席張榮恭,長期從事兩岸交流,反對“兩國論”,反對“台獨”立場也明確;副主席蕭旭岑是馬英九的親信,擔任馬英九基金會辦公室執行長,反對“台獨”不打折扣。鄭麗文的人事任命反映了她的政治傾向。大陸應當盡全力支持鄭麗文推動國民黨的改革,推動國民黨的世代更替,推動國民黨走上執政道路。大陸也可以利用鄭麗文擔任黨主席的有利時機,推動海峽兩岸的政黨交流、民間交流。

三、依然要防範賴清德當局的瘋狂反撲

在“大罷免”失敗之後,賴清德的“台獨”表演有所降溫,他在黨團府院的人事改組中不得不容納各派系的人馬,他也繼續把邱義仁抬出來擔任“2026選對會”的召集人,原定的“識讀中國威脅教材”遲遲不敢推出來,但是他的頑固“台獨”立場并沒有改變,仍在伺機反撲。賴清德為了連任,不會輕易放棄“反中抗中”牌,因為他也沒有別的牌可打,再加上中美關係仍存有變數,不能排除賴清德當局再次瘋狂打出“反中抗中”的“台獨”牌的可能性,比如他在島內再次掀起“反共反中”狂潮,或者在國際上實現某種程度的“外交突破”等等,這些都是我們必然防範的方面。

當然,隨著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成就越來越突出,我們有更多的資源投入對台工作,有更強的後盾反對“台獨”、反對外力介入,有更大的自信推進祖國統一大業。在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祖國統一的大業一定能够順利推進。

(本文作者為廈門大學研究院副院長、教授張文生)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