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贏”!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到3.0版
香港新聞網10月29日電 10月28日,在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和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等東盟國家領導人共同見證下,中國與東盟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簽署自貿區3.0版升級議定書,標誌著中國與東盟經貿合作水平再次升級。
中國商務部國際司負責人解讀說,議定書的簽署充分體現了中國與東盟堅定支持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的共同承諾,將為區域乃至全球經濟增長注入更多信心和動力,對各國共同抵制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攜手應對國際經貿挑戰具有重要示範意義。
美國彭博社稱,中國東盟升級版議定書涵蓋了數字經濟、綠色經濟、供應鏈互聯互通等9個新領域,“這對北京而言,代表著一項潛在的戰略勝利”。
卡塔爾半島電視台引述專家評論稱,中國和東盟可藉此實現雙贏。在當天隨後舉行的第28次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上,李強表示,中國同東盟國家應當更加堅定地團結自強,凝聚更大合力,排除外部干擾,在相互倚重、協調行動中捍衛自身正當權益,在互通有無、深化合作中促進經濟穩健增長。
2025年10月28日,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升級議定書在馬來西亞吉隆坡簽署。新華社記者 邢廣利 攝
“雙方可實現雙贏”
10月28日是本屆東盟峰會的第三天,也是最後一天。當天上午,在中國和東盟國家領導人共同見證下,中國商務部部長王文濤與馬來西亞投資、貿易和工業部部長扎夫魯分別代表中方和東盟方,在吉隆坡簽署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升級議定書。
中國—東盟自貿區對於雙方都是對外商談和建立的第一個自貿區。2002年,中國與東盟開啟自貿區建設進程,2010年自貿區1.0版全面建成,2015年完成2.0版升級。3.0版建設於2022年11月正式啟動,2025年5月全面完成談判。
隨著中國—東盟自貿區建設不斷深化,中國已連續16年保持東盟第一大貿易夥伴地位,東盟連續5年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2024年雙方貿易額達9823億美元,比2002年中國—東盟自貿區建設之初增長了17倍。中國—東盟自貿區為促進雙邊貿易增長髮揮了重要作用。
美國“外交學者”網站稱,自 2010 年生效以來,自貿區顯著擴大了東盟與中國之間的貿易額。中國商務部表示, 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旨在進一步擴大這一規模。
據介紹,相較於早期聚焦削減關稅與擴大市場准入的互利合作,3.0版升級議定書標誌著雙方合作進入制度化的新階段,不僅涵蓋傳統貿易投資領域,還包含數字經濟、綠色經濟、供應鏈互聯互通、標準和技術法規與合格評定程序、海關程序與貿易便利化、衛生與植物衛生措施、競爭和消費者保護、中小微企業、經濟技術合作等9個新增章節。議定書籤署後,雙方將分別履行各自國內核准程序,推動議定書盡早生效實施。
關於議定書主要內容,中國商務部國際司負責人28日的解讀披露了一些細節:雙方承諾不將環境標準作為貿易保護主義的變相手段,努力消除環境產品和服務相關貿易壁壘;雙方首次明確在制定自身標準時可考慮參考對方標準,鼓勵承認彼此合格評定結果,聯合制定合格評定程序,并優先推進新能源汽車、電子電器等領域標準合作。彭博社的報道稱,該協議承諾降低貿易壁壘,促進綠色經濟,這可能有助於北京方面促進出口。
美聯社28日稱,中國—東盟自貿區覆蓋超過20億人口的市場。報道引述東南亞問題專家布里奇特·威爾士的話說,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對雙方都有利,特別在供應鏈和可持續性方面將發揮重要作用,“同時這也反映出當今全球的一個現實狀況:隨著各國重構與美國的關係,除美國之外的其他國家正在合作強化彼此之間的貿易關係”。
半島電視台援引專家評論稱,升級與東盟的自貿區對中國具有重要意義,對東盟也是一個重要的機會窗口,雙方可實現雙贏。今年前9個月,中國東盟雙邊貿易額達到7767億美元,同比上漲9.6%。評論認為,中國東盟雙邊貿易的繁榮發展既反映出雙方製造業供應鏈的一體化趨勢,也說明東南亞消費者購買的中國商品不斷增加。
馬來西亞總理:是一個“關鍵里程碑”
各方高度評價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和雙邊關係。
安瓦爾此前表示,東盟與中國簽署自貿區3.0版升級議定書,是一個關鍵里程碑,將開啟東盟與中國戰略夥伴關係的新篇章,并增強該地區的集體經濟韌性,標誌著區域夥伴關係進入新階段。
在28日舉行的第28次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上,與會東盟國家領導人表示,東盟中國關係已成為區域合作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典範,願推動東盟中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邁向更高水平。
菲律賓ABS-CBN新聞網稱,東盟—中國自貿區升級有望帶來新機遇,增強該地區微型、小型和中型企業的能力。菲外交部表示,3.0版升級議定書為該地區未來重要領域開展合作開闢了新的機會。
中國馬來西亞商會會長羅維堅28日接受中國《環球時報》採訪時表示,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升級議定書的簽署意義重大。首先,它為雙方在數字經濟、綠色經濟和產業鏈互聯互通等領域的發展指明了方向,為企業提供了明確的發展指引。其次,它為區域經濟一體化注入了新動力,使企業能够專心發展相關業務,不受其他干擾。此外,議定書在維護多邊貿易體系和促進區域經濟穩定增長方面也發揮了重要作用,為企業提供了穩定的發展環境。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許利平28日對中國《環球時報》表示,3.0版升級議定書區別於以往,其核心亮點在於從過去的“互降關稅”模式轉變為如今的“共建規則”。尤其在新興領域,積極促進投資和貿易的便利化與自由化,無疑為雙方開闢了更廣闊的合作空間。雙方數字經濟等領域的企業將受益顯著。同時,在綠色經濟領域,如新能源汽車、太陽能、光伏等相關產業的企業,也將迎來巨大的發展契機。
許利平表示,中國與東盟的關係堪稱整個亞太地區最具活力及富有內涵的合作夥伴關係之一,3.0版升級議定書的簽署,進一步彰顯了這一夥伴關係的無限潛力。
“利好會溢出至其他區域機制”
“外交學者”的文章認為,儘管中國東盟升級自貿區的談判早於美國發動關稅戰之前,但在美方行動之後,雙方的談判變得更加重要。自今年4月美方宣布對多國加征所謂“對等關稅”以來,中國一直致力於將自己定位為自由開放國際貿易的捍衛者,并在此基礎上拓展貿易和投資關係。“北京的這一信息在東南亞地區受到了熱烈歡迎。”“被美國關稅打擊的共同經歷,促使中國、東盟及其他國家加強貿易關係,以防範美國的不可預測性。”
歐洲《現代外交》網站28日發文說,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升級議定書是“面向數字和綠色時代的自貿協議”,在全球保護主義抬頭和供應鏈重組之際,這份升級版自貿協議加強了中國與東盟之間的經濟一體化。對中國而言,升級版協議有助於其進一步提升影響力,為其綠色科技和數字產業開拓市場。對東盟而言,協議有助於其進一步吸引投資,改進數字基礎設施,更好地拓展中國市場。
上述媒體認為,中國東盟升級自貿區的利好也會溢出至其他區域機制,給《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和亞太經合組織(APEC)等機制帶來積極影響。該議定書的實施細節有望在今後幾個月內最終細化,各成員國有望在2026年批准該議定書。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東南亞研究中心主任周士新28日接受中國《環球時報》採訪時表示,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已超越傳統貨物貿易與基礎投資貿易,進入以高精尖技術為引領、推動產業深度融合的新階段。3.0版升級議定書的簽署標誌著雙方合作邁入新階段,朝向更高生產力水平邁進。未來中國—東盟合作將以高質量為導向,穩步推進命運共同體建設。(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