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張文生:台灣光復是台灣回歸中國主權的歷史鐵證
80年前,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與抗日戰爭的勝利,台灣回歸到了祖國的懷抱,台灣人民終於結束了五十年的被殖民、被歧視、被壓迫、被掠奪的歷史。時任台灣省行政長官陳儀代表中國政府宣告:“從今日起,台灣及澎湖列島,已正式重入中國版圖”,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都重回中國主權之下。1946年1月12日,中國政府發布“恢復台灣同胞國籍令”,台灣人民自1945年10月25日起一律恢復中國國籍。台灣光復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的重要成果,是海峽兩岸人民浴血奮戰、抗戰勝利的標誌性成就,是台灣回歸中國主權的歷史性的關鍵時刻。
台灣光復是台灣回歸中國主權的歷史鐵證。台灣光復的歷史證明了台灣的政治地位在抗戰勝利後早就解決,台灣是中國主權和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一歷史事實與法理現狀不容推翻、不容否定、不容扭曲。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告無條件投降。8月14日日本天皇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向盟國投降。 (圖源:新華社)
台灣光復是海峽兩岸中國人前赴後繼、浴血奮戰的偉大勝利。1895年日本通過《馬關條約》從中國竊取了台灣、澎湖列島,但是台灣民眾從日軍登陸佔據台灣開始就展開了艱苦卓絕的誓死抵抗,“台灣士民,義不臣倭”,是台灣民眾發自內心的呐喊;“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是台灣少數民族不屈精神的體現。抗日戰爭爆發後,兩岸同胞攜手并肩,共同抗擊日本軍事主義的殘暴侵略,最終洗刷了百年恥辱,實現了全民族抗戰的偉大勝利,恢復了日本軍國主義“竊取於”中國的領土。台灣光復是抗日戰爭勝利的成就,是兩岸中國人奮鬥的結果,是中華民族洗刷恥辱的標誌。
台灣光復也是台灣回歸中國主權的國際法理的公正體現。第二次世紀大戰的爆發,為台灣、澎湖列島回歸中國主權提供了契機,得到了世界各國的全力支持,《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日本投降條款》為台灣、澎湖列島等“歸還中國”奠定了國際法的基礎。台灣光復是台灣被日本人佔據50年之後歸還中國的主要法律環節、主要歷史事實、主要法理實踐,是台灣回歸中國主權的鐵證,是台灣回歸中國主權無法否定的歷史事實,也是台灣作為中國一部分的國際法理的基礎。
近年來,某些國際反華勢力與島內“台獨”分子內外勾結,試圖通過曲解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宣揚“台灣地位未定論”來否定“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法理事實,為“台獨、分裂”製造輿論,可謂居心不良、用心險惡、顛倒黑白。某些民進黨人從日本殖民者的視角,用“終戰”來解讀抗日戰爭勝利的歷史,民進黨秘書長徐國勇甚至宣稱“台灣沒有光復節”,這種言行既是對歷史的歪曲,對國際法的蔑視,也是對廣大台灣抗日先賢先烈的背叛。
民眾慶祝台灣回歸中國。 (圖源:台盟中央)
10月24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關於設立台灣光復紀念日的決定,從國家的高度來強化對台灣光復的紀念,以法律的形式來確立台灣光復紀念日,既是向國際社會再次宣示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歷史事實和法理鏈條,也是進一步強化兩岸同胞對這一歷史事件的共同認知。把台灣光復紀念日以法律的形式加以確認,有利於強化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國際認知和國內認知,有力回擊了包括賴清德當局以及島內“台獨”勢力與國際反華勢力否定“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法理事實”的歷史逆流的做法,有力回擊了賴清德一系列的“台獨”謬論和“台獨”史觀,有力回擊了國際反華勢力對於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的挑釁,有力回擊了美國某些人拋出的“台灣地位未定論”。
台灣問題因民族弱亂而產生,也必將隨著民族復興而終結。隨著祖國大陸的發展進步,海內外中國人對於“推進祖國統一大業”的願望越來越強烈、信心越來越充分、能力越來越強大、資源越來越豐富。企圖推翻、否定、歪曲“台灣自古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歷史事實和法理基礎的任何言行都不可能成功,也得不到廣大台灣同胞的認同。80年前中華民族通過浴血奮戰實現了台灣光復,80年後中華民族也一定能够通過共同努力完成祖國統一的大業。
(本文作者為廈門大學研究院副院長、教授張文生)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