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疾管署”公布新增4例境外移入瘧疾病例
香港新聞網9月16日電 台“疾管署”於今(16日)公布,台灣當地新增4例境外移入的瘧疾病例,患者年齡介於40至60多歲,均曾前往瘧疾流行地區,且在出境前未服用預防藥物。發病時間為7月30日至9月5日,症狀包括發燒、畏寒、頭暈、嘔吐及腹瀉。目前3人已康復出院,1人仍在住院治療中,情況穩定。
“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這4名患者中有3例為間日瘧,1例為惡性瘧。惡性瘧病例為一名北部60多歲男性,他在7至8月期間曾赴坦桑尼亞、烏干達、盧旺達及肯尼亞,途中確診並短暫服藥4天,但返回台灣後於9月上旬再次出現發燒、頭暈與嘔吐。檢查顯示其血小板偏低,並在血液中檢出瘧原蟲,最終經聚合酶鏈反應(PCR)確診為惡性瘧,住院一周後康復出院。
此外,兩名間日瘧病例分別為北部60多歲及中部40多歲男性,均於7至8月期間前往印尼旅遊,返台後出現發燒、畏寒、食慾下降及腹瀉,經檢查確診感染間日瘧,住院一至兩週後康復。第四例為中部50多歲男性,長期居住在印度,於8月下旬返台後在9月上旬出現發燒、喉嚨痛及倦怠,經多次就醫未果,最終在9月中旬第三次就醫時確診為間日瘧,目前已住院5天,病情穩定,仍在持續治療中。

非洲是瘧疾高風險地區,當地病例佔全球超過九成。示意圖。(Unsplash圖片)
“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指出,至今台灣累計20例瘧疾病例,均為境外移入,創下19年來同期新高。感染地區主要集中在非洲,其次為亞洲與大洋洲,惡性瘧病例尤為常見。她提醒,非洲仍是瘧疾的高風險區域,當地病例佔全球超過九成,例如埃塞俄比亞今年通報超過431萬例;印尼東部巴布亞省疫情上升,印度病例數也較去年有所增加。
“疾管署”強調,瘧疾經由帶有瘧原蟲的蚊子叮咬傳染,潛伏期約7至30天,初期症狀常與感冒或流感相似。若延誤治療,可能引發脾腫大、黃疸、休克、肝腎衰竭甚至死亡。某些瘧疾類型可能在數週或數年後復發,治療後需遵循醫囑服用藥物徹底根除。
若計劃前往瘧疾流行地區,務必於出境前一個月諮詢旅遊醫學專家,並根據醫囑服用預防藥物;在旅途中建議穿著淺色長袖衣物、使用防蚊液,並選擇設有紗門紗窗的住宿地點。返程後若出現發燒或疑似症狀,應立即就醫並主動告知旅遊史。(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