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城論壇”延辦的消息在台灣社會掀起討論熱潮,台媒直言,“雙城論壇”是兩岸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如果真取消,要恢復就難上加難,對兩岸和平將是致命性打擊。

圖為台灣街頭,香港中通社資料圖片。

台灣《中國時報》評論指出,根據“兩岸關係年度大調查”最新民調,88%台灣民眾認為兩岸有必要繼續維持溝通管道,“雙城論壇”不能停,希望賴當局能順從民意,盡速協助台北市政府成行。

今年“雙城論壇”在舉辦3天前臨時喊卡,引發台灣各界高度議論。有藍營民代認為是賴當局刻意刁難、“技術性卡關”所致;綠營民代則揚言台北市政府“故意甩鍋”。

儘管“朝野”各說各話,但台當局今年的確對台北市政府設下不少限制。台陸委會副主委梁文傑在9月18日就提出“四點提醒”,其中就包括避免涉及如觀光等超過縣市權責事項。

台灣“中時新聞網”直指,不准談到觀光的部分令人失望,台陸委會這一“提醒”,意味著兩岸觀光不可能有突破。

評論指出,目前中美正持續接觸,美國至少不會直接打“台灣牌”,台海基本和平可保。因此,這正是兩岸就恢復交流先談起來的最佳時機。民進黨推“大罷免”失利,須面對藍白為台立法機構的多數(的情況)到2028年,對美關稅談判恐照單全收。因此,兩岸交流顯然是民進黨的最佳出路,至少要先讓兩岸交流恢復到疫情前。畢竟,確保兩岸和平、台灣長治久安是“執政”的堅實基礎。遺憾的是,即使美國近期“無視”台灣,台當局似乎也無意恢復兩岸對話,光要恢復陸客團來台也遙遙無期。

評論直言,若美國再打“台灣牌”,台灣除了綁緊安全帶,更應“操之在我”,先讓兩岸交流持續。“雙城論壇”已經是碩果僅存、兩岸互有往來的交流活動,如果真取消,要恢復就難上加難,對已經“脆弱不堪”的兩岸和平,將造成致命性打擊。

另外,對於“雙城論壇”或面臨中斷一事,兩岸學者皆表示了擔憂。

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李振廣表示,相信上海方面已做好充分準備,只要台北市政府能來,因此責任不在大陸,而在台灣當局。李振廣還坦言,如今行之有年的,作為兩岸標誌性交流項目的“雙城論壇”也面臨延期,造成大家“心理上的衝擊”,也說明台北市為成功舉辦“雙城論壇”,可能面臨很大的阻力,也說明“兩岸關係的確越來越艱困”。

台灣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曾偉峯分析,今年底“雙城論壇”能否如期舉行,將成為觀察兩岸關係走向的重要指標。台灣“民主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桂宏誠則認為,賴清德把大陸定位為“境外敵對勢力”,讓兩岸關係幾乎終結和平的可能性,但兩岸愈不交流,對立的危機就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