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份報告指出,今年上半年,台灣進口了價值13億美元的俄羅斯石腦油,成為俄羅斯石腦油最大買家。且自2022年2月以來,台灣已進口49億美元俄羅斯石腦油,佔俄羅斯石腦油出口總額的20%。台輿論認為,此時曝出該消息,應與台美正進行關稅談判有關,“美國抓住了台灣的小把柄。”呼籲民進黨當局改善和大陸的關係,這樣美國才沒辦法對台灣予取予求。

芬蘭智庫能源與清潔空氣研究中心與歐洲、俄羅斯和台灣的非政府組織等機構合作發布研究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台灣進口了價值13億美元的俄羅斯石腦油,平均每月進口量達到2022年的約6倍,成為俄羅斯石腦油最大買家,為克里姆林宮創造17億美元的礦產開採稅收入。

香港中通社資料圖

報告估計,2022年2月以來,台灣已從俄羅斯進口680萬噸石腦油,總額達49億美元,佔俄羅斯石腦油出口的20%。

消息一出,輿論嘩然!皆因自俄烏衝突爆發後,台灣就跟風加入制裁行列,對俄實施出口管制,並自視為烏克蘭的“盟友”。如今曝出此消息,令外界直呼諷刺和傻眼。“民進黨執政,嘴巴喊反中抗中,但是ECF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定)照吃。”有島內網友在相關消息下揶揄台當局,“嘴巴喊抗俄援烏,但還是要買俄國石油!”

對此,台經濟部門2日回應稱,所有公營事業自2023年起已停止採購俄羅斯石油。然而,石腦油目前並非管制的進口項目,仍有民間業者採購來自俄羅斯的石腦油。

“為什麼傳出來這個?我覺得有蹊蹺!”對於這一消息,台灣前外事官員介文汲近日在一檔政論節目中分析稱,台灣現在正和美國進行貿易談判,這是“美國抓到了台灣的小把柄。”

他喊話台當局盡快覺悟,現在台灣被美國霸凌到底,唯一翻盤、可以和美國對抗的機會,就是改善和大陸的關係,接受“九二共識”,並派代表團去大陸談商業合作、各種合作,要不然一點辦法沒有,台灣會被美國吃死。

台退役將領張延廷也在同檔節目中指出,俄烏戰爭已經打三年多了,“現在曝出來,我想應該是有政治的含義。”他認為,台灣應該在外事上保持彈性,在保持彈性的狀況下,兩岸關係維持良好,美國也就沒有辦法予取予求,這對台灣而言是有利的。

據了解,石腦油屬於原油產品,是半導體和電子元件製造所需化學品的原料。而半導體和電子元件製造是台灣的經濟支柱。